为青年强化“不断线”的安居保障
http://www.ceiea.com2025年10月31日 09:54教育装备网
又到一年秋招季,安居保障,作为大学生就业时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大学生期待毕业后有怎样的安居政策、安居保障?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将安居保障视为选择就业城市的重要考量。
从社会学视角观之,青年初入社会的阶段,被称为“准成人期”。这是一个充满探索与不确定性的生命阶段,需要实现经济独立、建立家庭、融入社会系列挑战。一个稳定、可负担的居所,正是支撑这一系列转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目前,将安居保障作为引才、留才的突破口,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共识与实践。纵观各地政策,其方向主要集中在几个层面:其一,提供“第一站”的过渡支持,如杭州、武汉等地为外地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至一个月不等的“免费住宿”或“青年驿站”,以减轻求职初期的经济负担与焦虑。其二,发力保障性租赁住房,如上海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向青年倾斜,广州则专门筹建“青年安居公寓”,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为青年“托底”。其三,实施直接补贴,深圳、南京等城市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数额不等的“租房补贴”或“生活补贴”,缓解租房的经济压力。
但也要看到,尽管许多城市已推出如“青年驿站”、租房补贴、共有产权房等多样化政策,但这些措施往往呈点状分布,缺乏对青年从毕业起步到成家立业全过程的系统性支撑。政策间的衔接不畅可能使青年在人生阶段转换时面临新的壁垒与焦虑。
因此,构建一个面向青年职业生涯的阶梯式安居支持体系,将短期“引才”的战术,升华为长期“育人”的战略,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伴随青年成长、动态调整的持续性支持生态,尤其重要。它要求政策设计具备前瞻性和连续性,确保支持不断线。对于刚刚毕业、处于求职或职业初期的青年,主要是降门槛,即通过提供短期免费住宿或低租金政策性租赁房,保障其迈出社会的“第一站”从容安稳。对于进入职业发展期、有一定积累但尚未具备完全购房能力的青年,重点在于“稳预期”,通过规范租赁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租赁房源及货币补贴,助其在城市中站稳脚跟。而对于步入家庭形成期、有稳定定居意愿的青年,关键则是“助安家”,通过共有产权房等可负担的产权供给模式,圆其安居梦想,最终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平稳过渡。
系统性地为年轻一代扫除安居路上的障碍,传递的不仅是一把钥匙,更是一份珍贵的尊严感、安全感与归属感。我们相信,这份从容起步的底气,将托举青年安居乐业的就业理想。
(作者系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











首页












